close
 


 


 


  男人多的地方,不聊女人才奇怪。 


 


當兵的時候,我在那裡學到最多的不是體能訓練,也不是責任紀律,不要笑,我學到最多的竟然是「兩性關係」、「健康教育」。「雄壯、威武、嚴肅…..」的精神答數縱然氣勢磅礡,但遠不如討論女人柔情似水的私竊細語。 


 


你可以在這裡聽到比跟女朋友或老婆面前更誠實的話語,那些女人們永遠聽不到的實話。當我聽到男人們在討論女人的時候,不論是討好、背叛、或是消遣;我彷彿都聽得到咖啡廳裡的女人們,也在三姑六婆地講著相似的話題。 


 


每當下課或是晚上休息時間,我幾乎都拿著一本「貞觀政要」專注地讀著,再不然就是寫寫信告訴大家:我還活著,不必擔心。以前總會覺得「群居終日,言不及義」不是好漢所為,但我終究忍不住去參與了「難矣哉」的遊戲,暫時向唐太宗請假,走向凡夫俗子,參與「生命的意義,在於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」的哲學辯論。


 


我逢人就請教一個相同的問題,想要做一個「民意調查」。「 嘿!如果有兩位女生,一位你很愛她,但個性很不適合你;另一位你不討厭、也不喜歡,但個性非常適合你。你會選擇那一位結婚?」這個問題曾激起一陣討論的熱潮。


 


我認為這個問題非常重要,適婚年齡前的時間,其實不夠長到讓你在茫茫人海裡,找那一位真命對象;也不可能有效率到讓你一一面試,甚至是度過約聘試用期。比較可能的結果是,你需要在不那麼perfect的情況下作出選擇。


 


如果兩者必須擇一,你會選那一個? ( 女生的話,請將受詞換為男人即可 )


 



 


 


假設選擇「愛,不適合」的是 A,「不討厭,很適合」的是 B。當然都各自有理由,也沒有是非對錯。只能說,選A的人們可能比較偏重感性;選B的人們比較偏重理性。過於感性的人,常被笑說不切實際、不用大腦;過於理性的人,常被諷為現實無聊、冷血動物。也許,隨著年齡、性別、歷練,我們的選擇會有差異。但我得到的結果,差異懸殊到判若雲泥。


 


調查母體:約1 0 0人。統計結果,一面倒,比例是 9 8 2


選擇B的人們,遠超過A


 


也就是說,對這些男人們來說,他們重視理性大過感性,他們自認懂事、認真,思慮周到,沒有浪漫到無可救藥的幻想。但現實的婚姻統計數據卻唱反調,平均每 3 對新人結婚,就將近會有一對離婚。假設大部份離婚的人們,當初以感性為主地選擇了伴侶。這可能解釋了一個結論,人們知道該「理性」考量,但最後還是依據「感性」作出選擇


 


這樣誇張的對比結果,完全不讓我意外。因為我們平常就是這樣在生活著。知道要節食才能瘦身,筷子還是伸出了界外;知道要運動才會健康,睡衣還是比運動裝來得舒服;知道這個對象明明不適合自己,還偏偏中邪似地不斷說服自己:「再給他一次機會吧,最後一次!」。耳熟能詳,不是嗎?


 


我聽到9 8 %B的男生都會說:「喜歡又不能當飯吃,遲早還是要面對相處的問題。」、「結婚是一輩子的事情,不適合還得了?」、「當然優先選適合的啊,沒有什麼好考慮的。」這麼理所當然,這世界那還有這麼多分手的情侶。


 


我不禁莞爾。我選的也是B,但沒有人知道我們會不會是統計數據裡,離婚的分子之一。其實,就算離婚也不一定不好,它畢竟好過「相欠債」的悲情。


 


我隨意提問的問題,如果帶給我某些寓意的話,也許我們可以很理性地說,「感性 > 理性」是確實存在的現象,如果我們想改變任何事情,我們必須先去改變我們對事情的感性層面。我們當然也可以很感性地說,這只是一個Joke,現實世界裡,我們當然要爭取既喜歡,也適合的對象。


 


多年之後,兒孫滿堂的我們,可以笑著回顧這一輩子。那時候,這個問題已經沒有比例多少的答案,不再是 9 8 % 2 %,也不會是Aor B,這些區別再也沒有了比較意義,因為,我們自己就是一分之一的結果證明


 


問題是什麼不重要;


重要的是,我們想活出什麼樣的答案


 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初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